Search

【#TheGlocal #馮嘉誠: 尷尬的緬甸特使 🇲🇲】

緬甸政變至今,軍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TheGlocal #馮嘉誠: 尷尬的緬甸特使 🇲🇲】

緬甸政變至今,軍方已殺害至少 1,054 位平民,逮捕至少 7,973 名人士。殘忍殺害持續進行,街頭也依然有示威者上街抗議。而在近日,隨著東協終於推舉出緬甸特使艾瑞曼(下方左圖)來調停各方停火之際,緬甸平行政府——民族團結政府(NUG)——卻又在7日公開向軍方宣戰,號召全國人民起義,一切發展讓緬甸局勢更為複雜。這當中外界亦好奇:所以,緬甸特使將會如何應對?
.
東協在 4 月時提出協助緬甸重返和平的「五點共識」,其中委派獲得成員認可的特使代表便是其中一項。不過,單是人選的提名過程,東協便花了約 3 個半月的時間落實最終定案,最終在各國各退一步的妥協情況下,才推選出汶萊第二外長艾瑞曼(Erywan Yusof)擔任特使團主席。
.
針對艾瑞曼的出任,緬甸各方陣營看法頗為兩極。例如,「平行政府」發言人表示十分歡迎,但緬甸民間抗爭陣營和國際人權組織則感失望,認為東協在考慮特使人選時,只徵詢軍方高層意見,反對陣營卻從沒有得到正式及官方諮詢。
.
尤其,反對陣營也提出該特使的關鍵爭議,指出:汶萊過去在緬甸問題上為了扮演「中立者」的身份,經常刻意迴避「敏感」議題,甚至汶萊的國企也與緬甸軍方有生意上的往來。因此,由此引發的問題也在於:作為汶萊政府代表,艾瑞曼在緬甸問題上有著利益衝突,或許根本難以施展中立者的角色,那他真的是調解緬甸國內矛盾的最佳人選嗎?
.
#WhatsHappeningInMyanmar #緬甸 #東協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